把厨余垃圾、秸秆、动物粪便放入1米多高、容量220升的堆肥桶内,撒入专用腐熟菌剂进行快速腐熟发酵。30天后,垃圾被降解为棕褐色像土壤一样的有机质,在桶外经过二次腐熟,就能实现终极变身成为“黑黄金”——有机肥。
日前,据悉,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经过两年时间研制出了村镇生活有机垃圾就地快速腐熟肥料化成套技术。目前,该套技术已在双流区进行试点,每日餐厨垃圾处理量500公斤左右。
目前,我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主要为简易填埋和露天焚烧。针对农村生活垃圾分布广、规模小、成分复杂等特点,李东团队自主研发了将湿垃圾转化为有机肥用于农业生产的技术。该技术包括快速腐熟与恶臭控制一体化堆肥机、环保型户用式堆肥桶以及堆肥腐熟菌剂。
《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已在征求修改意见建议。其中,将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其他垃圾四类。餐厨垃圾的收运和处理问题再次引发关注。
这一由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东团队经过两年多时间研发的村镇生活有机垃圾就地快速腐熟肥料化成套技术,正在成都市双流区试点应用。
“当然这个时候还不能实现肥料化,但我们可以把它的臭味,还有水分弄掉一些,然后再运输到离城市稍微远一点的地方,进行二次腐熟堆肥,最终实现资源化。”他说。由于城市“寸土寸金”,李东设想使餐厨垃圾在中转站设备里面先处理2到3天,实现快速无害化,之后再把它们运往周边的大型处理厂处理,以形成一个餐厨垃圾无害化、资源化闭环。
“一体化堆肥机设备占地20平方米,每天可处理约500公斤湿垃圾,适用于社区;户用式堆肥桶每天可往里投放3公斤湿垃圾,一层垃圾一层腐熟菌剂放进去,即可完成腐熟过程,其自热温度可达70摄氏度,能有效杀灭病原菌、蛔虫卵。”李东介绍说,堆肥设备与腐熟菌剂配合使用,能将原本需要60天到90天的腐熟周期缩短到15到30天。
腐熟宝等技术配套产品腐熟周期缩短到15到20天
研究团队通过混合油脂快速降解菌、纤维素快速降解菌等堆肥腐熟菌剂,制作出腐熟宝产品。通过快速腐熟与恶臭控制一体化设备配合使用,将原本需要60天或90天的腐熟周期缩短到15到20天。
在可腐垃圾堆肥过程中,腐熟菌剂能够起到压缩堆肥周期、减少养分损失的作用。李东团队筛选出蛋白降解菌、油脂降解菌等堆肥功能微生物,经过生物拮抗测试等实验,将其组配研制出针对不同有机废弃物种类的专用腐熟菌剂产品。
“首先我们要确立起意识:餐厨垃圾都是负价值的东西。它是一种污染物,你一定不要把它当成资源。”李东表示,“可回收的东西才是资源,而它不是。”与可回收垃圾的处理不同,处理餐厨垃圾是治理污染的一部分,目前仍难以脱离政府采购和补贴,形成独立的盈利模式。所以想在厨余垃圾处理上复制可回收垃圾产业的模式不太现实。
李东表示,经过计算,引入该套技术和设备,每处理1吨餐厨垃圾需要120元的成本。据他介绍,目前,成都处理每一吨垃圾费用为一百元,而另需一百元用作运输费,“我上个月去江浙调研,浙江杭州每吨垃圾处理费为360元,这样处理费就完全可以抵消运行费。”他说,“企业肯定就有赚了。”“餐厨垃圾是一种污染物”
据了解,一台快速腐熟与恶臭控制一体化设备需要20平方米场地,购置价格为28万元,而户用式堆肥桶体积也略大于常见的垃圾箱,每台售价四五千元。同时,户用式堆肥桶腐熟处理时间需一个月,种种原因使二者较难在市区内得到推广。处理1吨餐厨垃圾成本120元
李东表示,这套技术到目前为止都瞄准郊县村镇,不过要在市区内实现就地处理餐厨垃圾,难度比较大。“以现在的技术,在社区就地处理不是特别现实。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是用地,城里面的小区用地比较紧张。第二是管理模式现在还在探讨,是物业、街道还是第三方公司来管理?”
而他们要实现的是餐厨垃圾的真正肥料化,“这里面涉及生物降解的过程,一天两天肯定是不行的。”李东一边解说,一边把装在玻璃罐中的黑色堆肥样品倒在一张白纸上,展示给大家看。堆肥如黑色松软的土壤,也已经没有了垃圾的臭味。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无论什么垃圾,细化定性就三类:木质纤维类、蛋白类、油脂类。”中科院成都生物所李东博士说,这套技术的关键在于堆肥腐熟菌剂的配比使用,在2018年12月进入到工程项目阶段,在双流区黄水镇进行了试点,但目前还没有与企业达成合作正式投入市场。
“我们之前也考察过一些地方所使用的果蔬餐厨垃圾处理设备,市面上叫做生化处理机。这种机器工作时间很短,是因为没有腐熟过程,其实是脱水干化。一旦用于还田做肥料,就会造成烧苗。”当问起该套技术与市内一些商场、机构已经使用的设备区别时,李东这样解释。
李东表示,自己和同事也在帮助相关部门构思实现市区内就地处理餐厨垃圾的可行方式。他提出,将餐厨垃圾的无害化和资源化分开在两个区域或许是比较现实的做法,依靠区域内、街道、社区已有的垃圾中转站,在那里安放小型快速处理机,首先实现餐厨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
本文由北京赛车官方正版投注发布于北京赛车app软件下载,转载请注明出处:中科院成都所新技术:餐厨垃圾快速“变”肥料